您的位置 首页 > 仿真机器人

科技成果转化(科技成果转化是什么意思)

1、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有哪些

就这次广西披露的情况来看,不仅存在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低的问题,报告还指出,高校科技项目立项聚焦重点不够突出。3所高校实施科研项目2075个,其中预算经费10万元以下的论文型科研小课题项目811个,占比39.08%。同时,科研项目结余资金闲置。4所高校科研项目资金净结余6682.28万元长期闲置未及时盘活;2所高校22个科研项目脱离实际需求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,预算与实际支出偏差最高达到69.24%,造成914.02万元资金闲置。

所有这些问题都表明,值得注意和反思的是高校科研资金申请、立项及使用等管理机制的问题,而不仅仅是转化率的问题。

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认为,1.3亿科研经费,成果转化率为0,不是简单批评这些承担高校的问题。科研本就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,尤其是在科学的探究上,有足够的容错机制,有大量的研究最后可能是没有结果的,如果任何科研都必须成功,必须有具体的成果转化,本身就不符合科学规律。

2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总结

但是,这是针对具体的科研工作来说的。像广西这次所披露的,1所高校累计投入科研经费1.31亿元,实施科研项目862个,零转化;3所高校实施科研项目2075个,其中预算经费10万元以下的论文型科研小课题项目811个,这就需要反省了。而公众之所以会不满,也是因为我们的科研的确存在问题。

从披露的情况来看,我们必须承认,我们的一些科研项目并没有研究真问题、解决真问题,而只是以发论文为目标,因此,才会出现这么多没有产出和转化,但又消耗掉大量经费的“论文型”科研小课题,这是引起大家痛恨的。因此,我们更需要检讨科研管理机制的问题——科研容错机制并不是护身符,纵容研究假问题。

面对这些问题,真正需要深刻检讨的,是科研主管部门,我们是怎么判断这些项目的,又是如何过审的?其次才是承担这些经费的高校、专家和教授。

3、科技成果转化是什么意思

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,2015年,国家重新修订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》,完善了相关法律保障,通过一系列激励政策,激活、释放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热情,提高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水平,这也是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应有之义。高校作为科技成果的重要产地,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也日渐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科研产出和经济、社会效益的重要标准。

今年6月,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发布了《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 2022》和中国首部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指南》,并指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正呈现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。

报告指出,当前,我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关键突破,科技成果转化也取得了长足进步。面对科技工作新格局新使命新要求,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还要下更多更大功夫。

4、科技成果转化税收优惠政策

根据相关介绍,《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 2022》(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)由中国技术交易所参与编制,对 2021 年度全国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具体情况作了详尽分析,并系统梳理了 2017-2021 年度涉及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政策法规及成果转化排名情况。

报告显示,以转让、许可、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、咨询、服务方式转化的科技成果呈明显上升趋势。在报告期内,2021 年 3649 家高校院所转化合同总金额为 1581.8 亿元,同比增长约 25%,总合同项数为 564616 项。2021 年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金额超过 1 亿元的高校院所数量为 314 家。

根据报告,2021 年,纳入统计的全国 1478 家高等院校(包括中央部属高校 105 家和地方高校 1373 家)以转让、许可、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、咨询、服务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项数以及合同金额同样均有所增长。总合同项数为 270527 项,同比增长 22%;总合同金额为 1086.1 亿元,同比增长 31.6%。其中,转化科技成果超过 10 亿元的高校院所数量为 24 家,比上一年增加 11 家。

5、科技成果转化方式

从高校院所所在地来看,合同总金额排在前三位的地区分别是北京、江苏和上海,金额分别为 318.9 亿元、163.3 亿元、150.9 亿元;总合同项数排在前三位的地区分别是广东、北京和浙江,数额分别是 176967 项、49087 项和 44524 项。

以 2021 年为例,高等院校以转让、许可、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、咨询、服务等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排行中,清华大学排在第一位,金额约为 54 亿元;排在第二位的是浙江大学,金额约为 42 亿元;排在第三位的是上海交通大学,金额约为 30 亿元;北京理工大学以经 27 亿元排在第四位;四川大学以略超 20 亿元排在第五位。整体来看,这 5 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均超过了 20 亿元,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。

而合同总金额超 15 亿元的高校包括西安交通大学、重庆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、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;合同总金额超 5 亿元的高校包括齐鲁工业大学(山东省科学院)、扬州大学、江苏大学、浙江工业大学以及浙江理工大学,这五所地方高校位列 2021 年科技成果转化前 TOP50,超越了一些“双一流”高校。

6、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有哪些

如果以转让、许可、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计算,在 2021 年高等院校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排行中,复旦大学以略超 10 亿元排在第一位,上海交通大学则以 10 亿元排在第二位,上海科技大学凭借近 9 亿元排在第三位。

如果以技术开发、咨询、服务方式三种方式计算,在 2021 年高等院校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排行中,清华大学以近 46 亿元排在第一位,浙江大学以略超 41 亿元排在第二位,北京理工大学以略超 25 亿元排在第三位。

如果综合分析 5 年数据,全国共有 33 所高校连续 5 年入围 50 强,其中,清华大学年年稳居第一名,5 年合同金额合计约 167.17 亿元;浙江大学排在第二位,5 年合同金额合计约 125.99 亿元。这两所高校凭借合同金额超百亿元,位于排行榜中的第一梯队;上海交通大学、东南大学、四川大学、同济大学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华南理工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紧随其后,5 年成果转化合同总额均超过 50 亿元。

7、科技成果转化情况

值得一提的是,5 年连续入围 50 强的高校中,仅有江苏大学不是“双一流”大学。该校凭借约 33.72 亿的 5 年合同金额上榜,超越部分“双一流”高校;浙江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重庆大学、山东大学、中南大学、江南大学、天津大学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中国矿业大学、吉林大学、北京交通大学和西南石油大学 12 所高校则达成 5 年合同金额持续上涨的态势。

总之,科学研究作为高校的一项基本职能,既有引领学术技术进步的使命,也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。无论是研究型高校,还是应用型高校,科学研究都应立足现实,研究真问题,解决真需求。

只有不断创新科研治理体制机制,完善科研管理制度,坚持全流程监管,改革和优化评价体系,严控“闭门科研”、唯论文、唯项目等歪风,促进高校创新链与行业产业链精准对接,才能让高校科研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。

8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

参考资料:公众号络绎科学《33所高校连续5年上榜,清华、浙大5年合同金额超百亿元,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报告出炉》、新浪微博、澎拜新闻

累计投入科研经费1.31亿元,实施科研项目862个,实现成果转化0个。

近日,广西审计厅公布了9所区管高校2020-2022年度财政补助高校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,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:科技成果转化率低、科技项目立项聚焦重点不够突出和结余资金闲置等。

9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及对策

虽然科技成果转化并非是衡量科研投入的唯一指标,“0转化率”也不代表没有任何成果产出。但低转化率,在高校普遍存在。

据国家知识产权局《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》,中国高校发明专利实施率为16.9%,其中产业化率仅为3.9%;相对而言,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48.1%。

科研体制不通畅、市场机制不完善、支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,让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整体效率极低。

10、科技成果转化流程

其中,难以绕开的“国有资产增值保值”问题,是长期困扰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性瓶颈。高校属于事业单位,而科技成果属“国有无形资产”,同时受到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》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系列管理规定的两套规定约束。

一项专利一旦经过评估,就意味着可能要承担国资流失的风险:项目没做成、企业清算破产、项目失败……所以很多时候,高校会慎重考虑,有时还不如不做。

因此有人感慨:“一项专利技术成果烂在大学,一分钱不产生,不叫国有资产流失。”